译文
我驾着车从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出发,向南眺望吹台,那是魏王经常宴饮的地方。
当年的乐曲仍在,似乎还回荡在吹台上的箫管里,可当年的魏王又在哪里呢?
战士们吃的是酒糟、米糠之类的食物,而有才能的人闲住在草野之中不被任用。
那寻欢作乐的歌舞乐曲还没有结束呢,秦国的大军就攻来了。
后来啊,那吹台里的夹林不再属于魏国了,那华丽的宫殿也蒙上灰尘了。
魏国的军队在华阳山下大败,辉煌一时的魏国最后以身死国灭告终。
注释
南向:向南方。
吹台:古迹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咏怀八十二首》,此诗为其中第三十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开明帝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
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
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于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