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啰唝曲六首·其四

刘采春 刘采春〔唐代〕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那年你我离别的时候,你说你要去桐庐居住。
去了桐庐后音信全无,如今收到来自广州得书信。

注释
桐庐:县名,今属浙江。
书:书信。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8-339
2、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91-93

创作背景

  本诗是《啰唝曲六首》中的第四首。《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元稹诗中只说她“能唱”,《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录相同,另一首七言的却是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因此,这《啰唝曲》虽是刘采春所唱,却不一定是她所作。胡应麟《诗薮》指出六首中的“四首,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刘采春究竟是不是此曲的作者,难以确证。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3-745
2、 魏丕植.读刘采春.黄河之声,2012(18)
3、 车锡伦.谈唐代流行歌曲[罗唝曲]及有关问题.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简析

  《啰唝曲六首·其四》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以回忆开篇,写当年的离别场景;三句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末句说终于收到书信。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诗中以商人妇的口吻,表现出望夫的女子们痛苦而又期盼现状,反映出唐朝商业发达背景下小家庭的悲哀。

鉴赏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刘采春

刘采春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3篇诗文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友人入蜀

李白 李白〔唐代〕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家别

杜甫 杜甫〔唐代〕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韦庄 韦庄〔唐代〕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